草原孕育了游牧民族,游牧民族先后將棚屋、帳幕和氈帳作為自己的居住場所,流動而包容。蒙古包作為傳統(tǒng)氈帳一種類型,是游牧文化土壤里生長出來的一種活性建筑。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,游牧民和蒙古包雙向奔赴的結(jié)果,是被時間檢驗過的造物。它蘊含的游牧精神與智慧,不斷為現(xiàn)代生活和住居空間提供了借鑒與啟示。
充氣蒙古包是適用于現(xiàn)代生活的周期性居住空間。可用作夏季牧場的奧特爾、那達慕、音樂節(jié)、越野賽、集市、民宿等住居場所,也可用作應急保障房屋。充氣蒙古包的設計上選用了典型蒙古包和仙人柱的形制。哈納部分增加了不同大小的窗戶,陶腦部分改為透明星空天窗。通過點式和線式兩種熱合工藝,形成了充氣蒙古包外觀造型。充氣蒙古包宜做直徑3-10米,也可定做更大規(guī)格。對于4米充氣蒙古包來說,重量約45kg,10分鐘快速充氣搭建完成,15分鐘泄氣收納折疊完成。收納折疊后體積從34.34m3變成0.8m3,可放入車的后備箱,車載式的充氣蒙古包改變了傳統(tǒng)蒙古包的運輸方式。
雙層PVC氣囊墻使充氣蒙古包有較好的保溫性和隔熱性,同時具備了防潮防水的特性。材料的透光特質(zhì),使得充氣蒙古包夜晚的發(fā)光方式特別,讓草原上的人更容易找到方向和目的地。傳統(tǒng)蒙古包應對雪災的策略是通過屋頂斜度,降雪量越大的地方,蒙古包烏尼斜度越大。充氣蒙古包應對雪災兩種優(yōu)勢,一是光滑的表皮不宜附著,二是可變動的表皮易于清除。傳統(tǒng)蒙古包應對水災的策略是掀起毛氈讓底部架空,減少水流動的阻力,而充氣蒙古包通過氣囊墻體的浮力輕松應對水災。傳統(tǒng)蒙古包面對風災時,一是圓形本身利于分解風,二是從陶腦部分懸掛重的物體,將蒙古包重心降低,而充氣蒙古包通過圓形和底部固定來應對,而它柔性結(jié)構(gòu)的彈性應對強風,有較好的消解力。傳統(tǒng)蒙古包有牛、馬、駱駝運輸?shù)男问健6錃饷晒虐熊囕d的形式運輸。傳統(tǒng)蒙古包拆卸分開骨架部分和毛氈體系、折疊捆綁骨架體系、收納卷綁毛氈體系。充氣蒙古包由充氣囊、充氣泵、移動電源三部分組成。這使得充氣蒙古包可以在遠離電網(wǎng)的任何地方自由搭建。充氣蒙古包是一個柔軟包覆身體的蒙古包,它以柔軟的質(zhì)感給人一種安心的感受。充氣蒙古包是一個有呼吸節(jié)奏的蒙古包,它隨著氣溫氣流的變化而膨脹收縮和顫動。充氣蒙古包是一個逐水草而流動的蒙古包,它擇風景優(yōu)美的地方扎營。
建筑師: 閣爾工作室
主創(chuàng)建筑師: Zhalagenbaier
設計團隊: Huhehad
本文轉(zhuǎn)載自:www.archdaily.cn